本文观点在《从生物演化探讨表里辨证》框架下。
何为“里”?总结一句话就是胡希恕先生的观点:病邪反映到胃肠道的都属于里。也有特殊,病邪有时候反映到胃肠道的不属于里,什么时候呢?在表证的内症的时候,是属于表的。举例,第32条“太阳与阳明合病,必自下利,葛根汤主之”,这里的下利,是表证的内症。我在文章《表里内外各有所指》中已有论述。
里:胡希恕先生认为病邪反映到胃肠消化道的都属于里证。参考内胚层的演化及人体的边界,我们将肝、胆囊、胰腺都归属于里。生物先进化出消化系统,发现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,消化道和体表已经不能满足需要,于是从消化道分离出了呼吸系统参与气体的交换。在胚胎第4~5周的时候,内胚层前肠的喉气管憩室的远端分出左右支气管肺芽。不是生物有多聪明,而是适者生存,不聪明的都被淘汰了。我们认为,里证除了消化系统以外,还包括呼吸系统。
因为涉及到肺。论述之前,先了解一下“同功与同源”。同是相同,功是功能,源是来源。如鱼的腮与动物的肺是同功器官,两者功能一样,吸入氧气排出废气。但是他们的来源不同,即同功不同源。鱼有鱼鳔,动物有肺,鳔与肺都衍生于原肠,属于同源。对大多数鱼类来说,鱼鳔只是用来调节身体比重达到自由浮沉的目的。即鱼鳔与肺是同源不同功。在鱼爬上陆地,进化成人的过程中,鱼不再需要从水中过滤氧气,于是腮退化消失,鳔进化成肺。
知常达变。在研究生物演化和胚胎发育的过程中,只需了解生物的自然规律,凡是不合自然规律的便产生疾病。病邪反映到胃肠道的都属于里,再详细一点,用"胃肠道"描述还不够准确,这里的胃肠道,应该指的原肠。在早期胚胎中,内胚层形成原肠管,原肠管在成体动物中分化为口腔、咽、食道、胃、肠及泄殖腔。原肠衍生物为脑下垂体前叶、咽囊、甲状腺、鳔、肺、肝、胰、卵黄囊及尿囊。表现在这些分化物和衍生物的疾病,都属于里证。
原肠及其衍生物
来源:《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P159)
按系统来讲,肺属于呼吸系统,与肠胃消化系统是分离的。按胚胎学来讲,肺是原肠衍生出来的,与消化系统一样都属于内胚层。按给邪气以出路的思路,应保持肠道通畅,原肠的分化物如咽、肺、食道、胃、大小肠,甚至肝、胆、胰等才会保持正常而不生病。而保持通畅就可以不生病,岂不是里病只要芒硝大黄就可以了?事实上并不是,保持通畅只是一个大概念,具体涉及到某一部分的不通,局部或整体津液的不足,需要不同的药物去应对,这就变得复杂了。
胡希恕先生的表里
如胡希恕先生讲的“汗出而喘”(63条)和“喘而汗出”(34条)。都是喘和汗出,63条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,石膏辛寒清热麻黄苦温解表;34条是葛根黄芩黄连汤,黄芩黄连苦寒泄热葛根甘平解肌。里之寒热虚实用方药如何去对应,是个很复杂的问题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,病邪反映到胃肠道的都属于里,这个里包括阳明和太阴。